9月2日,中國—上海合作組織數字經濟合作平臺在天津揭牌成立。該平臺以服務國家外交大局、弘揚“上海精神”為基本定位,推動與上海合作組織國家構建多層次合作生態,促進數字經濟領域國際合作。

中國—上海合作組織數字經濟合作平臺涵蓋三大任務,即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部署、服務上合組織國家數字合作、服務區域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。該平臺是落實2025年上海合作組織峰會精神與《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關於加強數字經濟發展的聲明》任務要求的重要成果,圍繞數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、數據標准協議互認、數字人纔培養、數字技術研發等重點方向,持續深化我國與上合組織國家數字經濟領域國際合作。

國家數據發展研究院院長胡堅波表示:“面向上合組織各國家的資源稟賦不同、產業特點不同,我們會利用合作平臺來謀劃一批標志性項目和一些‘小而美’的民生項目,這樣可以惠及到整個上合組織國家的各個群體百姓,也更好地增進人民福祉,能夠在數字經濟時代促進釋放數字紅利和數據動能,然後來促進數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。”

市數據局副局長周勝昔說:“我們歸結起來有三個服務、三個出海、三個‘通’和三個‘一’。三個服務即服務國家總體戰略、服務區域發展、服務天津數字經濟發展戰略;三個出海即數字基礎設施出海,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出海,還有數字技術和數據標准出海;三個‘通’即數據基礎設施硬聯通,數據標准軟聯通,數字經濟新聯通;三個‘一’即一個完整的工作機制,一個常態化上合組織數字經濟合作論壇,一個數字經濟合作先行區。”

信創海河實驗室主任龔克說:“作為中國—上海合作組織數字經濟合作先行區的成員之一,信創海河實驗室要承擔中國-上海合作組織數智化應用聯合實驗室的建設,所以我們一定不負黨中央、國務院對我們的希望,把信創海河實驗室建設成為中國—上海合作組織數字經濟合作先行區的重要亮點和有力支橕點。”

近年來,天津著力推進數字產業化、產業數字化,獲批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,平臺經濟規模達到6000億元,國家超算互聯網平臺正式上線,超算算力佔全國比重達20%。帕西尼在津建設全球最大具身智能數據工廠,每年可生產高質量數據2億條,與上合組織國家圍繞智慧城市、產業數字化轉型、跨境電商等方面深化交流合作,中巴汽車產融數據綜合服務平臺等一批項目落地建設。
未來依托中國—上海合作組織數字經濟合作平臺,將推動跨境數據流動、人工智能應用、智慧城市建設、數字貿易等領域取得一批實質性合作成果,推動平臺經濟服務模式“走出去”,充分發揮我國在數字經濟領域的先發優勢,促進創新解決方案和運營模式在上合組織國家城市間的共建共享。
(津雲新聞記者苑美麗 攝影戴濤)